第367章 进攻我龟速前进,打仗我踩电线撤退_亮剑:开局丁炸桥,自酿地瓜烧
笔趣阁 > 亮剑:开局丁炸桥,自酿地瓜烧 > 第367章 进攻我龟速前进,打仗我踩电线撤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67章 进攻我龟速前进,打仗我踩电线撤退

  日记:昨天晚上二更,也就是他妈晚上九点钟的时候,喝了点酒,睡不着觉,旁边的美玲打起了呼噜。

  起床到阳台祷告,祈求上帝的庇佑。月色非常的漂亮,皎洁且清澈,四周无人,微风吹来的时候,仿佛回到了青年时。

  此处之美景,估计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比拟,也算人生最欢乐的时候了吧。

  ……

  娘希匹避暑的时候,陈辞修已经有点焦头烂额了。

  他手上有两份作战预案。

  第一份预案,调动关内部队配合手上的国军主力,全军出击,逆转东北局势上的劣势。

  第二份预案,缩短防线,守住辽西走廊+营口,保持退路就行了。着重保证北宁铁路、营口的港口。

  保证随时可以从海上或者陆上迅速撤退。

  陈总参信誓旦旦的来到满洲,肯定是要做一番功绩的,肯定不能选择第二种。

  男子汉大丈夫,怎么能先想退路?

  辽西走廊上的北宁铁路是生命通道,也是国军唯一的后勤运输线路。

  从关内运过来的物资,支撑前线部队作战。

  他们只拿下了铁路沿线的大城市,缺少自给自足的能力。

  这条生命线务必要好好保证的。

  大笔一挥,写下了几个作战方针:确保北宁线安危,打通锦承铁路,维护中长线,保证海口安全。

  写的挺好,算下来不还是一句话,坚守不动呗。

  辽中的局势已经这样了,手上的部队面临10个野战纵队盯防,只要出城野战,必然被围堵。

  唯一有优势的是热河这边,13军过来后,有一定的小优势。

  陈总参决定把精力放在锦承铁路上做做文章,其余的地方以坚守为主。先突破西北一线,与平津地区打通。

  关于如何挽救东北局势上,这些军长们没什么高见。

  此时的陈长官信誓旦旦,要让这群酒囊饭袋看看,什么是真正的战场指挥。

  五月初,

  双方的兵力都在集结、调动、部署,丁伟将兵力部署于通辽至赤峰一线,压进朝市、阜新方向。

  这都曾是他所掌握的地盘,张大彪在这里驻防了一年多,最清楚情况。

  锦承铁路是热河至辽沈地区的铁路干线,驻防的13军全靠这条铁路活着。

  这边并没有成型的野战部队,而且山区较多,二线部队都隐蔽在县城,稳住农村根据地。

  战斗并不多,显得13军日子挺好。

  陈总参的主动出击,第一拳打在了锦承铁路,捡软柿子捏一捏,避开东北纵队的主力,拿下两个县城润润水。

  冀热辽地区的两个纵队并不算主力纵队,至少跟丁伟的五个独立纵队没法比。

  也是刚刚在今年成立的纵队,底子比较薄,战斗力低。

  这也是为何陈总参将目光放在了山沟里,先在辽西、热河北部发起反扑的缘由。

  新官上任折腾了半天了,有没有真本事,得先露两手看看。

  调动93军下的暂编22师,港口司令部的50师分别从锦州与绥中向西压进。

  国军的兵力调动,第一时间被8纵、9纵的侦察部队察觉,第一时间上报至前线作战司令部。

  丁伟坐镇在通辽,转手把报告扔给了张大彪。

  刚刚过来担任丁伟的参谋职务,大彪摆足了精神。

  拿到报告单后扫了一眼,随即皱起了眉头。

  “司令员,自打东北的战事开始,还从未见过2个师的兵力冒进的情况。杜一期在位的时候,最次也是调动两个军的兵力。”

  “一个军主攻,一个军机动,其余各军兵力防守。”

  “新上任的陈长官,不仅抢了东北行营的职务,也抢了保安司令部的职务,合并为东北行辕。”

  “我不想听你分析对方长官怎么样,敌军2个师向我冀热辽军区压进,分明是瞧不上我们的8纵跟9纵?”

  丁伟接任前线指挥的任务后,特意让人联系了8纵跟9纵,了解两支纵队的兵力及武器情况。

  8纵司令是大黄,对丁伟很是推崇。

  早在进入东北之初,就认为该由丁伟的纵队带头,带兄弟们打仗吃肉。

  后来又坚定的支持彪哥,将手上的新四军第三师交给他指挥。

  很纯粹的一个人,愿意为了胜利仗义执言。

  9纵是新组建的部队,新兵较多,但比较有朝气。9纵的司令员是一位资历强的可怕的人物,但詹司令的存在感较低。

  丁伟的态度很明确,仅仅两个师孤军冒进,打掉它就行了。

  9纵战斗力低,只能用来辅攻,大黄的8纵底子相对好一些,作为主力进攻部队。

  引敌军从绥中进入建昌地区,在山区内寻找包围歼灭的机会。

  奉命出击的国军也很磨叽,深知两个师的兵力往敌军的根据地深入,这不是纯纯的找死行为吗。

  行军速度不快,甚至说得上磨磨蹭蹭。

  往前走就是万丈深渊,谁愿意踏进去。

  22师、50师都是暂编师,整编的水准一般,内部有不少当地熟知情况的老兵。知道八路的纵队不好打。

  双方相隔30公里,彼此看着对方。

  22师前进一点,50师就前进一点。

  秉承着你不动我也不动的想法,两个师龟速磨蹭。

  龟速前进,正好给了大黄8纵,詹司令9纵向建昌县靠拢的机会。

  同志们缺少交通工具,缺少汽车等机动手段,唯一依靠的是脚底板,一双脚底板走天下。

  行军的命令一下,所有人日夜加紧,磨破了鞋底子也得冲到作战地点。

  两支纵队刚刚整编,还在休整状态,接到作战命令后,要奔袭350公里山路。

  还要携带着作战的物资,配属的弹药等等。

  愣是靠着双腿完成了行军,4天时间奔袭350公里。

  你可以说纵队的战斗力低,但不能说同志们的意志不够坚强。

  主攻的8纵以及辅攻的9纵兵力到位,稍微休息2个小时后,就对建昌县梨树沟的国军发起了攻势。

  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,兵力刚刚堵在梨树沟,暂编50师跟受到惊吓的兔子一样,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撤出梨树沟。

  让满心打一场攻坚大战的8纵扑了空。

  暂编50师从建昌一股脑的退到了绥中地界。

  得知兄弟部队被打,暂编22师也迅速的向后撤退,跑得极快。

  双方在山区内腾挪上百里地,逃跑的速度惊人。

  该怎么形容这两个暂编师的战斗力呢,虽然进攻的慢,但逃跑的速度确实快啊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3bqg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3bqg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